English

爱心接力

1999-08-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成新平 我有话说

在衡阳医学院,有一个“爱心接力”的动人故事:105位来自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四年如一日照顾一对生活难以自理的老教授,老教授投桃报李,关怀学生,那一份师生情谊,浓得化不开。

曹教授成了“植物人”

衡阳医学院教授孙秀英今年71岁,她的丈夫曹克敏,曾任衡阳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在日本,一个在加拿大。1968年,他们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优裕条件,双双来到衡阳医学院任教。执教30多年来,他们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教材80多万字,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孙秀英教授对“慢性苯中毒在白细胞质方面的覆变及某些免疫检测的研究”,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

曹克敏副教授对“断肢再植”颇有研究。他们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教学和科研事业,多次被有关部门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和“三八红旗手”。1993年3月,曹克敏突然中风倒地,神志不清,成了“植物人”。孙秀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事业来全力照顾丈夫。曹克敏体重80公斤,孙秀英一个人搬不动,只有请人帮忙,弄得心力憔悴、疲惫不堪。

老教授的遭遇牵动着同学们的心。1995年4月,学校团委发出倡议,为曹克敏教授成立“义务特护队”,得到了93届同学的积极响应,前来报名的有40多人,最后选出21人,排好值日表。为了避免学习与护理的矛盾,他们经常是清早6点20分起床,赶到孙教授家,一边扶着曹教授喂牛奶、面包,一边为老人洗尿湿的衣服、被子,然后才匆匆赶到教室上课。他们还利用课余和广播体操时间为孙教授煮饭、洗菜;晚上还要背着老人去厕所洗澡。这样,每天他们要去孙教授家四、五次,一个个经常累得满头大汗。

孙秀英教授是个细心人,同学们的“值日表”她至今保留着,上面记录着“吴建群、曾桥、郑建华、张乐、邓蓉、侯军、邓代斌、张群、谭宇峰”等105位同学的名字以及排的详细班次、时间等,从93届开始,到94届、95届,一直到98届,每届有21人参加。即使是放假,也有同学自动申请留校,逢年过节也不间断,这样全天候照顾,孙教授便无后顾之忧了。

1995年春节前夕,孙秀英教授准备给同学们编英语讲座,在去图书馆的路上,不慎摔伤了腿,从此,两位教授都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这可苦了值班同学吴建群和曾桥,一方面,他们要像以前一样照顾曹教授,另一方面要去喊医生为孙教授打针换药,同时要为他们洗衣、煮饭、拖地板。后来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曾桥干脆搬到孙教授家住了下来,而一住又是一个多月,直到孙教授能跛着脚下地走路。

1998年7月18日,曹教授去世了。老人弥留之际,连连挥着手,嘴唇喃喃在动,孙教授侧起耳朵听了半天,含着泪对大家说:“是在说,谢谢,我要走了,谢谢同学们!”

曹教授去世后,同学们又承担了护理孙教授的义务,轮流为她拖地板、买菜、送报纸,见她一个人在家孤独,同学们“常回家看看”,与她拉家常、谈天说地。

投桃报李

同学们心里想着孙教授,孙教授的心里也装着同学们。她发现94届中有14位“特护队”的同学英语底子差。于是,她便找来了一块小黑板,挂在家里给同学们上课,要求他们每天背20个单词,并布置英语作业。96届“特护队”中有位同学叫汪更胜,由于中学基础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老是通不过,孙教授说:“不要急,我来帮你一学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此,孙教授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还跑到图书馆为他找来了资料。结果汪更胜的英语顺利地过了四级。记得考试的前一天,有人喊汪更胜,他一看,孙教授拄着拐杖,提着两个苹果、两个面包赶来了:“明天就要考试了,你要放松些……”汪更胜被感动得半天说不出话。

孙教授平时省吃俭用,对同学却特别大方。93届的同学就要毕业了,她花了500多元钱,为每位特护队员送了一本《药物手册》:“这本书对你们来说太有用了,走向社会后,工作起来会更方便。”并一个个写上赠言。捧读这些书本和赠言,同学们一个个感动不已。孙教授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力求为同学们创造一种氛围,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张乐考上了湖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有三位获得了“松霖奖学金”,有90%的同学入了党。

实习的病床教学的课堂德育的基地

衡阳医学院团委副书记黄星告诉我们:当时校团委是从学雷锋做好事,关心特困家庭入手,组织青年志愿者上门为曹克敏教授服务的。目前,这里由学雷锋基地变成了大家的实习病床、学习课堂和德育基地……记得刚开始,几位城里长大的同学看见曹教授那个样子,怯生生地不敢上前,看见他的脏衣服也不敢动手,因为这些事情他们在家里从没干过。然而,想到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他们很快就适应下来。

学生谢江涛说:8月的一天,他去为孙教授送报纸,结果推迟了三分钟,他以为这算不了什么,孙教授却严肃地告诫他:“你是学医的,如果遇到紧急病人,你必须提前10分钟,而不是推迟3分钟到!”这几句话一字一句,声声入耳,敲击着他的心头,使他终生难忘,由此他感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平常做事不能马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会体现出一个医生的道德。

孙秀英教授以自己毕生献身医学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以及勤俭节约、大公无私的优秀品格影响着“特别护理队”,同学们在这特别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学到了许多东西,为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去年以来,93、94届学生毕业,“特护队”就有8位学生留校任教,有的用人单位还为抢“特别护理队员”展开了唇枪舌战哩!据了解,学校每年要组织“特别护理队”队员召开两次座谈会,让他们“现身说法”。最近,学校还召开大会,授予这支“特别护理队”为“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德育工作特别奖”。三年前,学校还下达专门文件,把曹克敏、孙秀英教授家定为同学们的“德育基地”。

衡阳医学院党委书记张秀云说:“我们以爱心接力为活教材,在全院开展‘爱心工程’,不单是让同学们献出一片爱心,一份真情,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广泛接触社会,接触病人,培育品德高尚,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曹克敏、孙秀英教授的际遇昭示世人:当今社会,尽管孔方兄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的份量与日俱增,但人世间还有许多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